
水力發電是最可持續和最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 多年來,它已被用於各種環境,無論是商業還是住宅。 在台灣,水力發電有著悠久而迷人的歷史。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台灣住宅或商業水電的實踐和建設方法,從它的歷史和發展開始。 水力發電在殖民時代開始在台灣發電。 日本工程師於1919年在新北市烏來河附近建造了第一座容量為5,000千瓦的水力發電廠。 早期,大多數水力發電廠都是為了滿足城市地區的能源需求而建設的。 然而,到了 80 年代,台灣的大部分水力發電廠都用於儲能,只有在需求旺盛的時候才保持滿負荷運轉。 2020年台灣水電發電量達6,494吉瓦時,位居再生能源第二位。 住宅或商業水力發電涉及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取水和發電。 從瀑佈到電力的水電方法涉及不同的施工方法。 台灣最常見的水力發電類型是在河水中築壩建造一個大型水庫,將水儲存起來以滿足高峰用電需求,然後釋放出來通過水輪機運行。 台灣南投縣的鳴池大壩是台灣通過在河流上築壩建造的水力發電廠的一個例子。 水電站年發電量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台灣220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水力發電廠使用不同類型的渦輪機來發電。 這些渦輪機包括 Francis、Pelton 和 Kaplan 渦輪機。 渦輪機的選擇取決於現場的水流量及其可用水頭。 Francis 和 Kaplan 渦輪機通常分別用於低水頭和高流量以及高水頭和低流量場所。 同時,衝擊式水輪機最適合高水頭和低流量。 使用正確類型的渦輪機,水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從而驅動發電機發電。 總而言之,瀑布水力發電是台灣極佳的可再生能源。 水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時代,而今天,它已經顯著擴展並繼續增長。 建造住宅或商業水力發電廠的方法有多種,但主要目的是產生水力發電。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對水電基礎設施的持續投資,台灣水電的未來一片光明。 因此,它在未來幾年仍然是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來源。 圖片來源:1) https://www.twipa.com.tw/News/Detail/658 2)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5358 3) https://www.chinatimes .com/newspapers/20190623000028-260204?chdtv